您的位置: 工业能源资讯网主页 > 画妆 > 正文 >

长安汽车王俊:未来“黑科技”驱动新汽车

发布时间:2021-09-03 15:09:42   来源:互联网   阅读:170519

凤凰网汽车讯 “长安认为,未来’黑科技’驱动新汽车新产品是关键。”在2021年长安汽车科技生态大会上,长安汽车总裁王俊分享长安汽车关于新汽车平台和产品的设想。

主要是满足用户全场景需求的“123”商业模式、架构及平台。“1”构建“天上一朵云,空中一张网,中间一平台,地上全场景”的全新商业模式。“2”两个架构:全新智能平台——MPA方舟架构和全场景服务的智能汽车超级数字化平台——SDA架构“3”是全力推进新能源香格里拉计划,打造了EPA0EPA1EPA2三大全新专用电动车平台。

作为首家突破2000万辆的中国品牌汽车企业,长安汽车发布了“新汽车 新生态”战略。未来五年,长安将陆续推出20余款全新智能电动新物种。到2025年,长安品牌销量将达到300万辆,新能源占比达到35%,坚定不移向世界一流汽车企业迈进。

长安汽车王俊:未来“黑科技”驱动新汽车

以下为发言实录:

广大用户朋友、合作伙伴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2021年长安汽车科技生态大会,共同开启新汽车、新生态、新未来!

早在2017年10月,长安汽车开启了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并不断迭代优化,坚定不移转型升级。

今年5月10日,我们完成了第2000万辆长安品牌汽车下线,成为了首家突破2000万辆的中国品牌汽车企业,彰显了中国品牌向新向上的实力。1-7月,我们与各位用户朋友、合作伙伴共克缺芯少电困难,携手奋进,继续保持了良好增长态势,集团销量突破137万辆,同比增长38.4%,好于行业19.2个百分点。长安品牌汽车销售突破100万辆,同比增长46.1%,好于行业26.8个百分点。在此,我谨代表长安汽车,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我们的广大用户和合作伙伴,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天上午,华荣董事长发布了长安汽车“新汽车 新生态”战略,以六个“新”发展方向,全面呈现了长安汽车未来发展蓝图,这更加笃定了我们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决心,长安汽车的转型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越走越有信心。

在新汽车产业生态环境中,整车产品仍然是整车厂必须承担的主体责任,唯一须主导完成的生态闭环。这条闭环对合作伙伴来说,是提供技术共创的链接和生态共创的“孵化器”;对用户来说,是提供贴心服务、常用常新的“体验营”;对长安汽车来说,是“纵有繁星千万,我仍一颗长明”的严守克己。

面向未来,“新汽车 新生态”的美好触手可及,如何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蝶变。长安认为,未来黑科技驱动新汽车新产品是关键。借此机会,我想就长安汽车基于“新汽车 新生态”的产品、技术思考,与大家进行沟通。我分享的主题是:创新共创新汽车,开放合赢新生态。历史已经多次证实,开放终将打败封闭,让我们携手创造,共建产品生态,共赢美好未来,将新汽车 新生态进行到底!

首先,向合创的伙伴们分享长安汽车关于新汽车平台和产品的设想。我们将基于数字化能力创新,打造可进化、可迭代,满足用户全场景需求的“123”商业模式、架构及平台。其中:

“1”--平台-场景全新商业模式。

我们将携手各位合作伙伴,实施数字化转型升级,构建“天上一朵云,空中一张网,中间一平台,地上全场景”的全新商业模式,基于客户数据运营平台,以用户和车的ONE-ID贯通共享数据云,通过四端直联客户、厂家、车机和销售顾问全触点网络,重新定义人·货·场,与用户及合作伙伴的直通直联,开放长安能力体系,实现线上数字化、线下场景化和服务体验化,共同构建未来出行新生态。

“2”是方舟架构和SDA架构。

我们基于传统汽车赛道,于去年11月,发布了可覆盖A级到C级,有生命会进化的全新智能平台——MPA方舟架构,全面开启了长安汽车研发4.0新时代。未来,我们还将持续进化方舟架构,从传统内燃机向HEV、REEV、PHEV等多种电气化动力升级,确保动力提升30%,能耗降低30%,并将搭配智慧成长型电子电气架构,实现未来科技前置化、人车合一基因化、体验设计多样化、品质底线越级化的“四化”全新体验。

我们敏锐洞察到新汽车发展趋势,基于汽车新赛道,全力打造面向用户全场景服务的智能汽车超级数字化平台——SDA架构。该架构将具备四大特征:一是硬件即插即用,资源灵活可调度;二是全域远程管理,逐步实现开放全车场景可编排;三是数字生态开放,根据用户需求,开放软件功能可订阅;四是在安全情况下,实现数据闭环自进化,智慧学习可成长。我相信,基于SDA软件架构形态、体验、属性的随心而变,必将打造出常用常新的新物种,向用户提供安全、省时、省心、可自定义的极致体验,为合作伙伴提供技术共创的可靠链接和生态共创的基础设施。

“3”是我们全力推进新能源香格里拉计划,打造了EPA0EPA1EPA2三大全新专用电动车平台。

基于用户多样化需求,覆盖小型、紧凑型、中大型等多个级别,形成轿跑、SUV、MPV等多形态产品。在此,我们诚邀所有生态伙伴参与绿色共创,为实现双碳目标而共同努力。

基于“123”全新架构和平台的打造,我们将构建并开放全域领先、客户多场景极致体验的产品布局。

未来,我们将面对出生于社会大发展阶段、成长于互联网大变革时期、成熟于需求多元化时代的新人群,通过大数据分析以及广泛互动沟通,洞察到他们:向外彰显个性,向内修炼悦己,用ID铸造圈层堡垒,才是他们的YYDS

针对新人群基于多变场景、多变角色的多样需求,我们将以饱和的产品定义模式全力打造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智趣社群新汽车物种!以“多变情感、多变表情”赋予新汽车有趣的灵魂;以“多变形态、多变姿态”赋予新汽车好看的皮囊;以“多变空间、多变性能”赋予新汽车宽硕的体魄!希望为用户带来颠覆过往的体验。

未来五年,我们将把科技转化为现实体验,陆续推出20余款全新智能电动新物种,满足新人群全场景需求。到2025年,长安品牌销量将达到300万辆,新能源占比达到35%,坚定不移向世界一流汽车企业迈进。

接下来,我们将打造驱动产品和服务生态创新的技术源动力。

为了实现产品和服务生态不断创新,我们将以技术为核心驱动力,形成“前瞻—先期—应用—产品”的四层技术研发体系,并与众多合作伙伴一道,共同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和应用,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实现技术引领和自主可控,以科技驱动新产品和服务生态创新快速落地。

我们将不断进化、迭代升级传统赛道产品技术,保证技术持续领先。长安的核心,是要做新一代动力总成、整车设计、机车匹配集成,并由此开放形成生态合作。

同时,将加速构建新汽车新赛道核心能力,打造全新数字引擎。基于全新的六层整车架构定义,我们将协同各生态伙伴,布局面向未来竞争的全栈式能力,为用户带来突破现实,拥抱虚拟,触摸未来的数字体验,真正实现数据驱动架构,软件定义汽车。

为了实现面向“新汽车 新生态”的落地,我们在“十四五”期间,规划3大类,4大领域,涉及芯片设计、中央集中控制、操作系统等共计193项关键核心技术,期待有志同道合的伙伴们来共创共享全新能力平台,打造长安汽车“6337”新技术能力。其中:

“6”是机械层、能源层、电子电气架构、操作系统、应用软件、云端大数据新汽车六层结构。第一个“3”是智能制造、智能管理、智能产品的三大新运营体系,实现从传统制造型企业向新型科技型企业转变。第二个“3”是数字化的云、数据闭环的网、软件服务化的平台三大数字经营底座,具备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特征,打造万物互联的数字化长安。“7”是新汽车智能化的“芯屏器核图网天”七大核心专项技术。

我们将从组织、人力、资金三个方面全力投入,为我们的技术规划和能力打造保驾护航。

我们将创新打造科技基因新组织。向内实施“小总部+事业群+共享平台+孵化创新”敏捷组织架构,成立软件科技公司、先期技术中心、前瞻技术研究院等,并制定项目跟投、递延奖金、限制性股票、员工持股等多种激励措施,形成战略科技组织力量。向外开放技术项目清单,打造创新孵化器,探索市场配置资源新方式。最终实现新汽车技术创新策源地目标。

我们将持续招揽数字科技新人才,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到2025年,建成总人数超3000人、国际领军人才超20人、行业领军人才超200人的“新能源+软件系统+自动驾驶”的原创开发团队,“十四五”期间,我们计划全产业链累计投入1500亿元,将有700亿元用于新汽车相关技术研发,每年创造专利超2000个,打造数字技术生态。

战略已经制定,路径已经清晰,我们将大胆创新,快速推动落地,在产品和服务上取得速赢。

在新产品方面,我们会加速推出全新产品上市。上午我们已经发布了新产品,基于方舟架构升级的首款UNI轿车UNI-V,将于明年一季度上市。基于SDA架构打造的新汽车物种正在加速推进。基于全新专用电动车平台打造的A158、B369、C385,将于明年二季度开始陆续上市。

在新场景方面,我们会快速落地全新服务体验。将创新打造主动智能多元化UNI Service新服务,于12月30日完成直联直营服务生态布局,初期将在东西南北中5座中心城市全场景落地UNI综合服务中心、共享功能中心、魔改工厂,赋科技予温暖,藏关怀于细节,与各位有趣的灵魂相遇。

在新技术方面,我们会加速推进全新技术应用。在新能源方面,本次大会将发布长安新一代超集电驱,还将陆续发布电池管家技术和长安新能源技术品牌。在智能化方面,即将量产首发智能泊车APA6.0,并对APA7.0进行技术发布,首发国内全场景数字孪生开发开放平台,实现用户共创,生态伙伴共赢。

面对新起点、新战略、新格局,长安汽车愿以更开放的姿态,与所有用户朋友和合作伙伴一道,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带来的机遇,共建新汽车新生态,绘就更加璀璨的未来!

科技长安·智慧伙伴!

谢谢大家!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1709249671 - XML地图 - 版权声明
Copyright.2002-2021  工业能源资讯网 版权所有 本网拒绝一切非法行为 欢迎监督举报 如有错误信息 欢迎纠正